深度分析

你不需要「一步到位」, 「轉型」達到的成功更持久 。他的第一步踏空了,但最後臉書用190億美金買了他的公司。他做了什麼?

2017-11-06

說到即時通訊軟體,台灣最普遍的就是line,但全球的調查指出,用戶數排名第一是來自美國的WhatsApp。它沒有華麗的貼圖,甚至向用戶收費,逆勢策略之所以奏效,要歸功於行事低調、生活簡約的創辦人Jan Koum。他在連自來水都沒有的貧苦環境下長大,最後因WhatsApp獲Facebook天價收購而一夕致富,從此翻轉人生。

 

創新點: WhatsApp創辦人憑著刻苦性格,在好友力挺下謹守簡約的產品走向,晉身有錢人的行列,但他節儉成性、依然低調,他的樸實不僅幫助他成功,更打動你我的心。

 

本文四大重點:1. 貧困的童年生活,磨練出吃苦耐勞的成功要素。2. 志同道合的好友成創業夥伴,選對搭檔成功機率大增。3. 卡關時靈活轉型(Pivot),轉向發現產品價值。4. 獲Facebook大手筆收購,他是最低調的千億富翁。

 

1. 貧困的童年生活,磨練出吃苦耐勞的成功要素

1976年,寒風刺骨的二月天,一個新生命誕生在蘇聯體制下的烏克蘭家庭,這是故事的男主角Jan Koum。他從小在資源貧瘠的環境下長大,家裡貧苦到連水都缺乏,學校也相當落後,沒有一間室內廁所可用。-20℃的寒冬中,幼小的Koum為了上個廁所,必須在冰天雪地裡渾身打冷顫,徒步穿越操場。

16歲時,他和母親移民到美國,在加州一間小公寓安頓下來,日子依然過得相當辛苦。平時靠母親做保姆、Koum幫雜貨店打掃,勉強維持溫飽。後來母親確診罹癌,他們便倚靠社會救濟所發放的糧食券維生。所幸,Koum的求知慾不因經濟狀況而打折。高中時他對電腦產生好奇,他先在書店買操作手冊,讀完後便辦理退貨把錢拿回來,憑著自學成為電腦達人。

他堅忍、刻苦耐勞的本事,就是在這樣艱辛的成長環境下逐漸培養出來,使他後來創辦WhatsApp時雖遇低潮,總能咬緊牙根ㄧㄧ挺過。

 

Jan Koum以刻苦的性格挺過重重難關
(圖片截取:HUFFPOST)

 

Koum曾經談起WhatsApp剛成立時窘迫的景況。當時WhatsApp的辦公室位在一個與Evernote共用的改建倉庫,倉庫前大半部都歸屬Evernote的空間,最後面的幾個小隔間才是WhatsApp的活動領域。那個角落非常陰冷,員工上班時甚至必須裹著毛毯才不致於凍壞,但如此惡劣的工作環境對Koum而言只是家常便飯。從小把吃苦當作吃補的他,早已成為心智剛強的勇士。

 

2. 志同道合的好友成創業夥伴,選對搭檔成功機率大增

高中畢業後,Koum在上帝的眷顧下錄取了聖荷西州立大學,並在知名的安永會計師事務所(Ernst and Young)半工半讀,擔任資安人員。

1997年,因著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的工作安排,Koum認識了Yahoo早期的員工Brian Acton。Koum就事論事、講話直接切入重點的個性很快搏得Acton的好感,加上兩人都是極限飛盤運動的愛好者,自然而然便建立起私交。六個月後,透過Acton的引薦,Koum轉職到了Yahoo服務,兩人的互動變得更加頻繁緊密。

 

右:Jan Koum、左:Brian Acton

(圖片截取:iconicfeeds)

 

2000年,移民美國後一直與Koum相依為命的母親,終於不敵癌症去世了。由於父親更早於3年前離世,母親的離開讓Koum忽然之間,變得孑然一身。Acton作為他的好友,逢年過節總邀請Koum來家裡聚會,也拉著他走出戶外一起去滑雪、踢足球、玩飛盤,陪伴他度過了身處異鄉,倍感孤單的時期,為彼此日後的事業合作,奠定深厚的信任基礎。

Koum和Acton對於廣告行銷的看法也是一拍即合。Yahoo的工作經驗讓兩人對於網路平台靠廣告獲取收益的營運方式相當熟悉,但相對的,他們也了解使用者多麼不喜歡廣告,並且感同身受。因此WhatsApp成立之初,兩位合夥人便有共識:「不採用任何廣告!」也就是說,用戶透過WhatsApp進行訊息傳遞時,不會被突如其來的廣告打斷作業,所有在WhatsApp上的動作、訊息也不會被交叉分析,背地裡成為某個商店鎖定的行銷目標。

 

Acton曾在紙條上寫下「不要廣告」的宣言

Koum後來將這張紙條釘在他的桌前 隨時提醒自己莫忘初衷

(圖片截取:Business Insider)

 

當Line等其他通訊軟體充斥廣告時,WhatsApp的行銷理念帶出了一種不一樣的營運模式,宛如市場上的一股清流,也成為它廣受全球歡迎的主要原因。這其中最大的困難,並非經營理念多麼異於常態,而是撇棄了最易創造營收的廣告商,在公司剛成立、最燒錢的時期,Koum和Acton還是能相互支持,守住兩人共同的信念。

令人訝異的是,這對最佳拍檔在個性上卻是南轅北轍。Koum個性執著,Acton則開放樂觀。Koum重視產品本身,Acton擅於談判協商。雖然Koum是公司的CEO,但Acton才是確保員工能將事情完成的人。兩人因著性格互補長短,展現出合作無間的默契。

 

3. 卡關時靈活Pivot,轉向發現產品價值

Koum在Yahoo一待就是九年,到後來已經晉升為基礎建設工程部經理。2007年,他與Acton一起離開了公司,共赴南美旅行,旅行回來後,兩人到Facebook應徵工作,卻慘遭滑鐵盧。

然而,這項失敗的求職經驗,反而促成他們倆走向自行創業,成為生命中極大的祝福。

2009年1月,Koum買了一隻iPhone,他很快發現,裡頭的App商城隨著iPhone的熱銷,將成為一個商機蓬勃的新興市場,令他躍躍欲試。Koum隨即展開高超的行動力,在2月24日,也就是他的生日當天,成立了公司WhatsApp,名字的靈感源於發音聽起來很像”What’s up”。

雖然Koum的動作很快,但WhatsApp最早的定位並不清楚。Koum只是單純有個想法,希望智慧型手機的使用者在察看通訊錄名單時,可以在每個人的名字旁邊,看到目前的狀態,例如:「我正在健身房、不便接聽電話」,或者是「我正在講話中,請稍後再撥」。

可惜,市場反應卻潑了他們一桶冷水,Koum簡直灰心到想直接放棄,幸好Acton從旁不斷鼓勵他,最後他們發覺,使用者的狀態之所以有價值,在於這項資訊具有即時流通的功能。在Koum放手一搏下,WhatsApp轉型(Pivot)為通訊服務提供者,2009年11月正式於iPhone App商城推出WhatsApp測試版,兩個月後,因應市場需求殷切,黑莓機版本也跟著推出。

在那個時候,市場上還有其他免費的通訊服務軟體,例如黑莓機的BBM,但僅適用於黑莓機,流通上受限,另外還有Google推出的G-Talk以及知名的Skype。但WhatsApp憑著不須額外註冊帳號,僅用手機號碼即可登入使用的設計,一上市便廣受歡迎。

 

WhatsApp上市以來使用人數快速成長

(圖片截取:statista)

 

Koum曾說:「我們並不是透過廣告而營利的公司,所以我們並不需要去了解使用者,收集他們的個人資料。」因此WhatsApp不會要求你花時間建立人際網絡,也不會詢問你的名字、性別、地址、年齡等隱私。只要你通訊錄裡的聯絡人有安裝WhatsApp,這些人就會自動被標示出來,你們之間即可立即傳訊,且過程中不會受到任何廣告干擾。

「簡單、安全、快速」令WhatsApp像旋風般席捲全球,推出一個月內,使用人數便高達25萬人。這對任何一個流通於智慧型手機的應用程式而言,都是一個驚為天人的數字!

 

4. 獲Facebook大手筆收購,他是最低調的億萬富翁

2009年12月,Koum和Acton在iPhone上推出了WhatsApp更新版,允許用戶傳送照片,但相對須支付1塊美金。他們很驚訝地發現,用戶反應非常熱絡!這個測試性的舉動使他們更加確認,WhatsApp最吸引人的地方不在於「免費」,而是能「滿足即時通訊的需求」,Koum和Acton因而決定開始常態性收費,向iPhone及Android使用者收取每年0.99美元的微薄費用。

雖然後來WhatsApp被Facebook收購後,成為完全免費的服務軟體,Koum和Acton當年收費的決策對WhatsApp的生存而言依然非常關鍵。在使用者快速成長下,0.99美元獲得聚沙成塔的效果,讓公司在創立短短ㄧ年內便克服燒錢的危機,開始獲利。

2012年,快速崛起的WhatsApp獲得了Facebook創辦人Mark Zuckerberg的關注,Zuck主動打電話給Koum,搭起了兩人之間友誼的橋梁。他們一起去健行,也坐下來共同探討網路將如何改變人們的生活,彼此惺惺相惜。兩年後,有一天,Zuckerberg和Koum享用完晚餐,Zuckerberg對Koum提出了收購WhatsApp的提議。

當時,WhatsApp每月用戶數約4.5億,其中有7成每天使用該服務,且以年輕用戶居多。若拿Facebook同一時期、一樣是成立四年之際的成績單相比,則僅有不到1.5億的用戶數。顯然,WhatsApp驚人的成長速度,已引起Zuckerberg的高度興趣。

2014年2月19日,Koum與Zuckerberg達成協議,WhatsApp以天價190億美金賣給了Facebook。依Koum持有的股份算來,他的身價頓時高達68億美金,此後因著這筆交易所換得的Facebook股票不斷飆高股價,Koum的資產也跟著水漲船高。

 

Facebook出價190億美金買下WhatsApp 金額之高震驚科技界

(圖片截取:遊戲陀螺)

 

儘管他晉身有錢人的行列,從小到大養成的節儉習慣與低調作風卻未曾改變。接受媒體採訪時,他以洗舊T-shirt搭配泛白牛仔褲,樸實而自在地現身鏡頭。他依然住在以前的房子,仍舊窩在那個不起眼的辦公室,朋友圈也還是一樣。唯一改變的,是他捐款給慈善機構時,手頭不再拮据。

就在WhatsApp被收購幾個月後,Koum低調的捐獻了5億5,600萬美元給矽谷社區基金會。他也捐獻了100萬美金給負責運作開放性系統資源FreeBSD的基金會,「在某種程度上,FreeBSD幫助我脫離了貧窮。我能在 Yahoo工作,就是因著熟悉FreeBSD作業系統」

從烏克蘭到美國,從共產專制到自由開放,Koum陰鬱的成長歷程在加州耀眼陽光的治癒下,走出了一條美國夢的實現之路!儘管WhatsApp於2016年宣布走向永久免費但仍拒絕廣告的使用模式,讓外界對其如何獲利眾說紛紜,我們依然相信在Koum的帶領下,WhatsApp將維持簡約風格,持續精進服務內容。

一如Koum本人。

 

訂閱《王文華談創新》音檔,用創新案例改善工作與生活。

免費訂閱《創新拿鐵電子報》,不錯過任何創新案例。

推薦閱讀:

1.不想領死薪水,你必須培養「老闆心態」。看 Howard Schultz 如何從員工變老闆,打造出 25000 間店的星巴克王國

2.成功者都是灰色的!他賣有機食物、他對員工很慷慨、他在網路上匿名批評競爭者…Amazon用137億美元買下他的公司,這是他的故事…

3.賈伯斯後第一人!貝佐斯稱霸網路世界的5大領導秘訣

 

參考資料:

1.The Rags-To-Riches Tale Of How Jan Koum Built WhatsApp Into Facebook’s New $19 Billion Baby

2.Whatsapp Success Story

3.5 Things You Can Learn From The Story Of WhatsApp

4.Story Of Jan Koum – Ceo And Co-Founder Of Whatsapp

5.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WhatsApp CEO Jan Koum, Tech’s Latest Billionaire

6.The Founders of WhatsApp Prove Perseverance Wins

7.The rags-to-riches story of WhatsApp cofounder Jan Koum, who grew up without running water and is now worth over $9 billion

8.The Most Popular Messaging App in Every Country

9.WhatsApp is now free for all users forever, dropping subscription fees entirely in favor of other revenue models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